close
這是家中所藏清初拓智永千字文
智永 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孫
他用十年的時間 寫了800本千字文 送給浙東諸寺
可是到目前只可以見到兩本
一本是刻本 一本是墨跡本
根據拓本碑陰薛嗣昌的跋
這是在大觀三年根據長安崔氏家藏的智永真蹟所刻的
也就是說
這一塊刻石是在宋朝大觀三年刻的
不是在初唐 也不是智永親自書丹的
是智永身後四、五百年才刻成的
因為這刻石在西安碑林 即關中地區
所以一般稱為關中本
不過 這刻石當中有明顯的避諱字
像「讓 玄 匡」三個字
這三個是在唐代並沒有避諱的文字
可是 匡 卻是宋太祖的避諱字
玄和讓 卻是宋聖祖 的避諱字
三者都是在宋大觀年間之前所須避君王諱的文字
所以我們可以很合理的推斷
這一件關中的刻石
是根據宋聖祖之後的宋人臨本下去刻的
在臨寫的同時 自然地寫出當時避諱的文字
另外 還有一本墨跡本在盛唐的時候流進日本
這一本是否是真正智永所寫的爭論已久
細審當中的文字
有重筆? 有補筆? 有沉滯? 有停頓後歪斜?有筆順不當?
如果是智永親筆所寫 就沒有臨寫上的遷就與不順
文字上應該會生動流暢
在筆順上更不可能有抝怪的情形
這一本墨跡本
恐怕應該是唐人的臨本
露 的左下
樓 的末筆
竟 的右下
佪 的左上
重筆?
看一下力的撇
約 的筆順
庸 右下筆順
土 的筆順
焉 末筆的筆順
仙 右邊山的筆順
無論刻本或是墨跡本
目前都沒有理由讓我相信是智永真正的手筆
可是
再見不到確信的智永真跡的情況下
它們的意義與價值也無異於真跡
如果就影響書壇一千餘年來看
那....
更在那看不到的真跡之上了
特別是廣為傳拓的關中本
全站熱搜